×
正在直播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 1
  • 2
  • 1
  • 2
从大阅兵看抗战胜利80年里的“三农” || 长虹卧波
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漫卷,三军将士如山巍峨。铁流滚滚,苍穹之下战机轰鸣,历史与未来在此刻交相辉映,奏响强国强军的时代强音!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犹在眼前。今天,当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大屏幕前时,当我们举着手机随时随地可以看直播时,沐浴在和平阳光中的我们,该怎样看待那段历史?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而日本,1937年已经可以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要打赢这样一场差距悬殊的战争,我们有什么?唯有人民!而当时,占中国人口绝大部分的是农民,他们,成为抗日武装斗争的主要参加者。“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他们放下锄头、扛起钢枪,奔赴保家卫国前线。八路军,出现以战士籍贯命名的平山团、阜平营、灵寿营,由整县农家子弟组成;新四军三师十九团四连在刘老庄阻击日军,82名官兵全部牺牲,刘老庄村民含泪安葬烈士遗骨,立即选送82名子弟补入四连,被命名为“刘老庄连”。“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农民以这样的牺牲和奉献,坚定地支撑着抗战。难怪毛泽东同志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话:“抗日的一切,生活的一切,实质上都是农民所给。”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村是革命的主战场,土地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经过抗战烽火洗礼,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条路,将通往一个伟大的新中国。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正视历史真相,更是为了坚定维护和平。放眼世界,外部环境越是不确定,越要以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多确定性。谈和平、谈发展,就不能不谈粮食安全。前些年疫情期间,就出现一些国家紧急叫停粮食出口的“国家级囤粮”事件。这还只是疫情,想想一旦发生冲突甚至战争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一旦粮食命脉被卡住会是什么境地?在今天这样一个边回顾边展望、既庄重又热烈的时刻,忽而想到这个问题,不由让人一个激灵冷静下来,头脑更加清醒。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几年前就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这是何其睿智的洞察。当前,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前段时间各地的水旱灾害又特别多,农业农村部近期已经紧锣密鼓派出8个工作组,指导各地防灾减灾救灾,各地政府也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保秋粮、夺丰收。做好今天的事,是对昨天最好的告慰;做好本职工作,是对千千万万英烈最大的纪念。在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历史性突破1.4万亿斤的基础上,在今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的前提下,“三农”战线和广大农民正在向秋粮产量发起冲刺,以此来向党和国家献礼。弱国没有外交。近年来,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一些国家的经历,给旁观者上了很多堂“警示教育课”。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告诉我们,有国才有家,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亿万人民的生活改善,都要建立在国家强盛的基础上。没有国家的强大,和平发展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农业强国的宏伟蓝图,这张蓝图上,正跃动着令人惊喜的科技音符。凭借算法、传感器等先进技术的“钢铁农夫”,活跃在农业生产链条上;无人机施肥打药成为农田里司空见惯的场景,书写着智慧农业的无限可能。接下来,我们还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铭记历史,更要铭记历史上那千千万万大写的“人”。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的发展目标、政策导向、实现路径,当然是面向未来的;不过追根溯源也一定是源于历史的。我们所进行的脱贫攻坚伟大战役,曾经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很多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正是对喂烈士遗孤奶水、自家娃娃喝米糊的沂蒙红嫂的反哺;对“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太行儿女的反哺;对青壮年几乎都参军、“断代性”牺牲的川陕苏区的反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们又创造性地设置了5年过渡期,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让他们与全国人民一起增收、同步发展。今年已经是过渡期最后一年,可以确定的是,只要脱贫群众的收入还不稳定、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党和国家帮扶的手就不会收回。让我们一起,见证和分享未来乡村全面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硕成果。80年前,打败侵略者后,中国人民不是学到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乡村“和”文化源远流长。今天,站在人类命运的又一个路口,面对文明冲突、零和博弈等论调甚嚣尘上,我们更需要传承弘扬“和”文化传统,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历史长河奔涌,时代抉择昭然。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如钟声激荡,贯通古今——“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教育部出台指南对人工智能教育“野蛮生长”紧急刹车
当前,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教育形态。随着秋季学期开启,各地多所中小学校纷纷在新学期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良性发展离不开规范指引。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于今年5月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一系列规范性要求。这一举措既是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当前教育领域“AI热”的有力引导,旨在确保人工智能教育回归理性发展,服务于教育本质。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各地一些学校开始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但普遍存在课程碎片化、师资短缺、城乡资源不均衡、数据安全难保障等诸多问题。比如,部分学校盲目引入AI产品,却缺乏明确教学目标,还有的学校陷入“重硬件、轻素养”的误区;一些企业过度炒作“AI+教育”概念,实际效果却难以评估;个别地区甚至将人脸识别、情绪监控等技术用于课堂管理,引发侵犯个人隐私争议……教育部出台相关指南,及时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健康发展划定了边界。指南明确了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目标、内容框架和实施路径,提出小学阶段注重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高中阶段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这种分层设计既符合科学的教育规律,也避免了盲目拔高要求,防止出现形式化倾向。AI技术可以成为教学辅助工具,但绝不能成为“教育替身”。如今,不少学生对AI已经产生依赖,甚至在完成作业时纷纷成为“伸手党”,长此以往,不仅会增加学生们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风险,难以辨别真伪的AI生成内容也极易混淆学生们的正常认知。指南在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的同时,强化了教师的引导职责,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AI技术,杜绝依赖,合理利用AI助力学习生活。教育部出台的指南既是对人工智能教育“野蛮生长”的紧急刹车,也是对其未来“理性繁荣”发展的有力助推。诚然,要让人工智能教育真正实现良性发展,除指南引导外,还需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政府方面,应进一步细化相关配套落实政策,对经济相对薄弱地区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确保人工智能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学校方面,应建立相对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教学审核机制,促进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落实校园内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开发AI教育应用的企业应严守底线,摒弃过度营销,回归教育需求本质,研发对教师、学生有益有用的产品。唯有形成合力,守住育人初心,才能真正将“技术之变”转为“教育之机”,让AI成为“因材施教”的助力,而非制造焦虑的工具。
新华时评丨铭记两岸共同抗战历史,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题:铭记两岸共同抗战历史,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新华社记者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民族解放斗争的完全胜利,台湾也因此回归祖国怀抱。这场共御外侮、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值得全体中华儿女共同铭记,激励两岸中国人携手同心、共担大义,奋力推进国家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回望那段峥嵘岁月,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英雄凯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这是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共同的初心和使命。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侵略者无法逾越、不能征服的钢铁长城,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对日本侵略者彻底覆灭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在这场抗击外族侵略的伟大斗争中,台湾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歇,台湾同胞重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热血从未冷却。无数先贤先烈前仆后继,同日本殖民统治当局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政治、军事、文化斗争,50年间牺牲逾65万人之巨。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超过5万名台湾同胞秉持“欲救台湾,先救祖国”之信念,奔赴大陆参加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身为中国人的气节和尊严。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经过顽强奋战,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台湾光复时,台湾百姓家家张灯结彩,欢呼雀跃重新回到祖国怀抱。这段血与火熔铸的光辉记忆,彰显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和法理事实,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始终根脉相连、命运与共。令人愤慨的是,民进党当局及“台独”分裂势力公然无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兜售“皇民”史观、“台独”史观,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大肆操弄“去中国化”,刻意淡化、否认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蓄意抹杀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复归祖国版图的历史事实。其数典忘祖、是非不分的无耻言行,是对两岸同胞巨大民族牺牲的亵渎,是对人类社会正义良知的冒犯,更是其图谋分裂国家的罪证。历史述说过往,也昭示未来。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中国大地之时起,中国人民就开展了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斗争,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烽火已远,两岸同胞并肩捍卫国土的历史丰碑不曾褪色;青史为鉴,中华儿女团结守护家园的胜利成果必须捍卫。铭记抗战历史,坚守民族大义,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共同奋斗,这才是对所有为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牺牲奉献的先贤先烈的最好告慰!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